5月26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金属成形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期刊联盟期刊论坛(第三期)

时间:2023-06-26 来源:首页/沐鸣2注册/登陆平台

  原标题:5月26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金属成形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期刊联盟期刊论坛(第三期)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金属成形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期刊联盟期刊论坛(第三期)通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期刊联盟是联盟41本成员期刊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为进一步探索期刊和学科的互融共生,促进机械工程学科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期刊联盟、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等单位共同组织第三期期刊论坛,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的金属成形技术,邀请领域专家,探讨前沿问题。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线下会场:武汉市洪山区佳园路武汉光谷潮漫凯瑞国际酒店会展中心一楼凯瑞之光2厅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将论坛回执表反馈至联系人邮箱。会议免收会议费,食宿自理。

  严有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铸造教研室主任、材料加工系副主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一直从事燃烧合成技术与应用、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以及核聚变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20余名。

  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蠕变和抗辐照性能,是核聚变反应堆包层结构最有前景的候选材料。针对该材料传统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成本高、可重复性低且难以制备复杂构件等问题,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纳米ODS钢的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AAM)新技术。介绍了WAAM-ODS的原理、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充分利用电弧热的高温及其小熔池冶炼与快速凝固的特点,实现了ODS 钢的快速成形制备;制备的ODS钢中弥散分布大量而细小(小于5 nm)的Y2Ti2O7纳米粒子,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室温及700 ℃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300 MPa和400 MPa。

  宋燕利,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入选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兼任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车辆与运载装备轻量化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及东风汽车、宝武钢铁等项目。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部),授权发明专利38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杰出青年奖、IAAM Scientist Medal等。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高强轻质材料塑性成形是汽车轻量化不可替代的制造方法。汽车行业高质量轻量化成形需要满足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三项要求。本报告阐述了研究团队在汽车高质量轻量化成形技术方向研究成果,包括中厚板高强钢结构件复合精冲、薄板超高强钢覆盖件高强韧热冲压和高性能铝合金车身构件高效热冲压等三项技术,促进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

  喻海良,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荣誉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从事深冷成形与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以唯一作者/第一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已发表论文被SCOPUS检索220篇次,围绕深冷成形与极高服役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领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获《中国机械工程》、《塑性工程学报》优秀编委等称号。现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等委员。

  深冷轧制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轧制工艺。本报告介绍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在深冷环境中强韧性协同增加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将重点介绍深冷轧制技术在面向极高性能金属材料中的应用。主要报告深冷轧制有效解决7000系铝合金边部裂纹及实现材料低残余应力的应用;深冷轧制+时效处理有效提高铝合金材料抗腐蚀性能;深冷轧制实现材料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极高强韧性能力、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力等性能。

  周建新,男,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铸造协会模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铸造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铸造技术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华铸软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数字化智能化铸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主持开发的“华铸CAE”、“华铸ERP”等华铸系列软件现已在国内外800多家单位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1项第二,1项第四)、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一等奖5项(均排名第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4部。

  铸造过程多物理场数值模拟技术是提高铸件质量以及铸造成形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可实现铸件成形制造过程的工艺优化,预测铸件组织、性能与使用寿命,确保零件的质量,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生产费用,并大量节约资源与能源。作者结合中心新出版的三本书《铸造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系统及应用》、《铸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及应用》、《铸造容量过程模拟与炉料优化配比技术》对铸件卷气、夹杂、浇不足、冷隔、缩松、缩孔等缺陷的定性定量预测技术以及铸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理论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同时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杂铸件单件化模拟仿真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思想与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复杂铸件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作者对我国铸造行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为走向智能化铸造提供理论方法、国产铸造CAE、ERP软件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借鉴等。

  我国年产铝材占全世界产量60%,铝加工产业总体效能低、排放高,双碳背景下,迫切需要提升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形铝合金件综合性能和制造效能。以高集成扁平化底盘为基础,通过线控系统实现上下车体解耦的滑板底盘已成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一体化压铸技术采用免热处理铝合金,制造短流程,轻量化、低成本,是现代汽车的颠覆性制造技术。但是滑板底盘铸件尺寸更大,充型距离长,要实现整体成形更困难,目前单压射冲头大吨位压铸机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研发超大型铸锻一体成形装备,采用多压射头进料,实现短流程充型,高比压下成形的同时还可在同一套模具下实现一定的锻造,进一步提升性能。



上一篇:喜讯!华南理工5人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下一篇:广科大2023年“3+证书”本科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大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