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全部_PPT课件ppt

时间:2023-09-23 来源:首页/沐鸣2注册/登陆平台

  .纸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5种,图纸幅面代号分别为A0、A1、A2、A3、A4。图框右下角必须要有一标题栏,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与看图方向一致。2.图线的种类有粗实线、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虚线、细点划线、粗点划线.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画出来,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虚线、细实线.比例是指图中图形尺寸与实物尺寸之比。5.比例1:2是

  机械制图 绪 论 1.1 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任务和内容 1.2 学习任务和内容 1.3 课程的学习方法 1.1 课程的研究对象 在工程中,根据国 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应 用正投影理论准确地表 达物体的形状、大小及 其技术要求的图纸,称 为图样。 “机械制图”是一门 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 样的技术基础课,是每 个从事机械行业和相关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 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 技能。 1.3 课程的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 “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反复研究和思考。 3.正确使用绘图仪器,提高尺规绘图技能和绘图速度。 4.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 1.2 学习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能够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2.熟悉并贯彻执行《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标准、手册的能力。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1.1 国家标准有关制图的规定 1.2 制图工具、仪器及使用方法 1.3 几何作图方法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与绘图方法 1.1 国家标准有关制图的规定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 1.1.2 比例 1.1.3 字体 1.1.4 图线.图纸幅面(GB/T 14689-1993) 标准图幅共有五种。 幅面代号 A0 A1 A2 A3 A4 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79×420 210×297 a 25 c 10 5 e 20 10    优先采用图幅尺寸,必要时也允许加长幅面。 1189 841 A0 0 一、用于需要装订的图纸,如a所示。 二、用于不需要装订的图纸,如b所示。 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2.图框格式 3. 标题栏格式 每张图纸都必须具有一个标题栏,它通常位于图纸右下角紧贴图框线) 绘制图样时所采用的比例,是指图样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 1:2 2:1 绘制图样时,应尽可能按机件实际大小采用1︰1的比例画出,以方便绘图和看图。但由于机件的大小及结构复杂程度不同,有时需要放大或缩小,当需要按比例绘制图样时,应由第一系列中选取适当的比例,必要时也可选取第二系列的比例。 种类 比例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原值比例 1:1 放大比例 2 :1 5:1 5×10n :1 2×10n :1 1 ×10n :1 2.5 :1 4:1 4×10n : 1 2.5×10n:1 缩小比例 1:2 1 :5 1 :10 1 : 2×10n 1: 5×10n 1: 1×10n 1: 1.5 1:2.5 1:3 1:4 1:6 1:1.5×10n 1:2.5×10n 1:3×10n 1:4×10n 1:6×10n 注:n为正整数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 长仿宋体汉字书写示例 机 械 图 样 的 汉 字 数 字 各 种 字 母 必 须 写 得 字 体 端 正 笔 划 清 楚 排 列 整 齐 间 隔 均 匀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2.数字 3.字母 4.应用 1.1.4 图线) 图度分粗、细两种,粗线、0.5、0.7、1、1.4、2 mm 。 图线名称 图线型式 图线宽度 主要用途 粗实线 粗线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 细线 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辅助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引出线、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 波浪线 细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双折线 细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虚线 细线 不可见的轮廓线、不可见的过渡线 细点画线 细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齿轮的分度圆及分度线 粗点画线 粗线 有特殊要求的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细双点画线 细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中断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轨迹线、假想投影轮廓线 尺寸注法 (GB/T 4458.4-2003、GB/T 16675.2-1996) 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比例大小及绘图的准确程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mm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代号,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应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需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尺寸的组成 (1)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用以表示所注的尺寸范围。 (2)尺寸线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在尺寸界线之间,表示尺寸度量方向。 (4)尺寸数字 尺寸数字表示所注机件尺寸的实际大小。 (3)尺寸线的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斜线。 尺寸线的终端:箭头和斜线(放大) 尺寸数字的方向 水平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朝上;垂直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朝左;倾斜方向的尺寸数字其字头保持有朝上的趋势。 3.常用的尺寸标注法 (1)角度 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角度的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一律写成水平方向,必要时也可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外面或引出标注 直径、半径注出符号“ɸ” 、“R”。球面应在符号“ɸ” 、“R”前加注符号“S” 。 当圆弧的半径过大或在图纸范围内无法标注其圆心位置时,可用折线形式表示尺寸线。若无需表示圆心位置时,可将尺寸线)小间隔、小圆和小圆弧 (4)弦长和弧长 标注弦长尺寸时,尺寸界线应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标注弧长尺寸时,尺寸线用圆弧,尺寸数字旁边应加注符号“⌒”,尺寸界线)正方形结构 剖面为正方形时,可在正方形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或用“B×B”注出(B为正方形的对边距离) 。 1.2 制图工具、仪器及使用方法 1.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三角板 绘图用铅笔型号: B或HB ——画粗实线用; HB或H ——画箭头和写字用; H或2H ——画细线.铅笔 用圆规画图时,应尽量使钢针和铅芯都垂直于纸面,钢针的台阶与铅芯尖应平齐。 3.圆规、分规 使用分规时,分规的两个针尖应调整平齐,从尺上量取长度时,针尖不要正对尺面,应使针尖与尺面保持倾斜。 1.3 几何作图方法 1.直线作图 等分线段 过点K作直线.等分圆周及作内接正多边形 六等分圆周和作正六边形 四等分圆周和作正四边形 五等分圆周和作圆内接正五边形 3.斜度与锥度 锥度的作图法方法与标注方法 斜度的作图法方法与标注方法 4.圆弧连接 (1)圆弧连接的几何原理 与直线相切的圆弧的圆心轨迹,是与已知直线平行,且相距为圆弧半径的直线。 与圆弧相切的圆弧圆心轨迹是已知圆弧的同心圆,外切时轨迹圆的半径为两圆弧半径之和,内切时为两圆弧半径之差。 (2)圆弧与直线相切 分别作已知直线),两平行直线的交点即为圆心O,自点O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垂足即切点a、b,再用半径为R2的圆弧连接即可。 (3)与两外切 Ra=R1+R Rb=R2+R (4)与两圆弧相内切 Ra=R-R1 Rb=R-R2 5.椭圆作图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与绘图方法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定形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2)定位尺寸 确定各几何元素之间位置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 1.4.2 平面图形的线)已知线)中间线)连接线段 线段分类: 绘图顺序: 已知线 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本 章 结 束 第2章 点、直线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1.2 投影法的分类 2.1.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投影面 投射线 投射中心 (光源) 投影 投影法: 由投射中心发出的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投影面进行投影,并在投影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2.1.2 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 斜投影 投影方法 2.2 点的投影 a ● 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不能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2.2.1 点的两面投影 1、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正立投影面V (简称正面) 水平投影面H (简称水平面) 1 四个分角: 两投影面把空间分为四个区域 2 3 4 互相垂直的两投影面 投影轴(OX轴): 两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绕OX轴向下旋转90º 不动 X O V H 3、点的两面投影规律 (1)点的两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反映A点到H面的距离;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反映该点到V面的距离,即aaX=Aa′ 和aXa′=Aa。 2.2.2 点的三面投影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互相垂直的三投影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或V面 )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或H面 )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或W面 ) 投影轴 OX轴(简称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简称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简称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空间点A的三面投影 2.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a——点A的正面投影 a——点A的水平投影 a——点A的侧面投影 保持不动 向右旋转90º 向下旋转90º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两面投影的连线,必定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即: 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 aa⊥OX; 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 aa⊥OZ; 由于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不能直接连线º斜线实现联系,这时a、a 满足:aaYH ⊥OYH、 a aYW ⊥OYW 。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相应的投影面的距离。即: aaX =aaY =A点到H面的距离 aaX = aaZ =A点到V面的距离 aaY = aaZ =A点到W面的距离 4.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空间点到投影面的距离就等于点相应的空间坐标值,即: Aa=aXO =XA,Aa=aYO=YA,Aa=aZO=ZA。 例2-1 已知点A的坐标为(15、10、20),求点A的三面投影。 1)画投影轴,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2)沿OX轴正方向量取15,得到aX; 3)过aX作OX轴的垂线,分别得到a和a; ax 4)过a点作OZ轴的垂线º斜线 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a、a),求作第三面投影a。 2)自a作OYW的垂线与OYW相交于aYW; 1)过a′作OX轴的垂线,a必然在这条垂线)以O为圆心、OaYW为半径作 圆弧,与OYH轴相交于aYH; aYH 4)过aYH作OYH的垂线与aaX相交,即得到a点。 2.2.4 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就是指两点间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 1.两点相对位置的确定 两点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投影图上各组同面投影的坐标差来确定。判断方法如下: 两点间的左、右位置关系: 由X坐标差来确定,坐标值大者在左边 两点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由Y坐标差来确定,坐标值大者在前边 两点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由Z坐标差来确定,坐标值大者在上边 A点在B点的左、后、下方 2.重影点 当两点的两个坐标相等时,该两点位于同一投射线上,它们在投射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是重合的,这两个点就称为该投影面的一对重影点。 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 H面重影点根据Z坐标差确定其可见性, Z坐标大者可见,即“上遮下”; V面重影点根据Y坐标差确定其可见性, Y坐标大者可见,即“前遮后”; W面重影点根据X坐标差确定其可见性, X坐标大者可见,即“左遮右”。 e(f) e 可见f 不可见,不可见者用() 例2-3:如图所示为点A的三面投影,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15mm、后方5mm、上方10mm,点C在点A的正后方10mm处,试求作B、C两点的三面投影。 作图步骤: 1、分别自aX、aYH、aZ沿OX、OYH、OZ轴量取15mm、5mm、10mm,得到bX、bYH、bZ; 2、根据点的投影规律,作出B点的三面投影b、b′、b″。 求C点三面投影的作图步骤 1、从A的水平投影a沿aaX方向量取10mm,得到c; 2、由aXc= cYH ,根据投影关系求出c″; 3、c与a重合,其中a可见,c不可见 。 (c) 2.3 直线 各种位置直线 直线 两直线 直线)显实性 平行于投影面时 其投影反映实长 (2)积聚性 (3)类似性 垂直于投影面时 其投影积聚为一点 倾斜于投影面时 其投影仍为直线 直线的三面投影图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面投影用直线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正平线(平行于V面) 侧平线(平行于W面) 正垂线(垂直于V面) 侧垂线(垂直于W面) 铅垂线(垂直于H面) 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 与其余两投影面倾斜 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水平线(平行于H面) 一般位置直线:同时倾斜于三个投影面的直线 特 殊 位 置 直 线.投影面平行线 ① 在直线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且反映直线与另两投影面倾角。 ② 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α、β、γ分别为直线对H面、 V面、 W面的倾角 水平线 投影特性 正平线 侧平线 铅垂线.投影面垂直线 正垂线 侧垂线 投影特性 ①在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具有积聚性。 ②另外两个投影,反映线段实长,且同时平行于一根投影轴。 3.一般位置直线 投影特性 三面投影都是直线,且同时倾斜于三个投影面, 即不反映实长,又不反映实际夹角。 求一般位置直线段的实长和直线:过b点作ab的垂线,在此垂线即为所求直线ab即为倾角α。 方法2:过a 作X轴的平行线=zB-zA),量 取b0A0=ab,则bA0也是所求直线 直线上的点 从属性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必然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 定比性 点分线段成定比,其投影也成同样的比例。 判断点属于直线的方法 点K在直线AB上,满足 ak:kb=ak:kb=ak:kb 由于d不在ab上,所以点D不属于直线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和交叉三种情况。 1.两直线平行 若空间两直线平行,则它们的各组同面投影必然互相平行 ;反之,如果两直线的各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则空间两直线必平行 。 平行 不平行 2.两直线相交 若两直线相交,则两直线的各组同面投影必相交,交点同时属于两直线,为两直线的共有点,且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哪个是交点? 两直线.两直线交叉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交叉两直线。 ★ 同面投影可能相交,但投影的“交点”不满足点的投影规律。 ★ 投影的“交点”是两直线上的一 对重影点的投影,用其可帮助判断两直线 ) ● 投影特性 ● Ⅰ、Ⅱ是V面的重影点,Ⅲ、Ⅳ是H面的重影点 2.4 平面的投影 2.4.1 平面的表示法 2.4.2 平面的投影特性 2.4.3 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及特性 2.4.4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平面的表示法 直线 及该 直线 外 一点 两 平行 直线 两 相交 直线 平 面 图 形 不在 同一 直线 平面的投影特性 显实性 积聚性 类似性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实形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 其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原形的类似形 C 2.4.3 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及特性 正平面(平行于V面) 侧平面(平行于W面) 正垂面(垂直于V面) 侧垂面(垂直于W面) 铅垂面(垂直于H面)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 垂直于另两个投影面 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倾斜于另两个投影面 水平面(平行于H面)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特 殊 位 置 平 面 1. 投影面平行面 投影特性 1、在平面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2、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积聚成与相应的投影轴平行的直线。 反映实形 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OX 积聚成直线. 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特性 1.在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为原形的类似形。 积聚成直线 原形的类似形 原形的类似形 3. 一般位置平面 投影特性 三个投影均为原形的类似形。 原形的类似形 原形的类似形 原形的类似形 2.4.4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平面上直线的投影 判断直线属于平面的几何条件: 1)若一直线经过平面上两个点,则此直线)若一直线经过平面上一点,且平行于该平面上的另一条直线,则该直线必属于该平面。 m n ∥a c m n∥ a c 各种位置平面上所包含的直线类型 一般位置平面 包含一般位置直线和三个投影面的平行线 投影面平行面 包含了该平面所平行的投影面的平行线及另两个投影面的垂直线 投影面垂直面 包含该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的垂直线、平行线和一般位置直线、平面上点的投影 判断一点属于平面的几何条件 如果点在平面的任意一直线上,则此点一定属于该平面。 例1 已知平面△ABC上的一点K的 正面投影k′,求其水平投影k。 通过作辅助线 判断空间一点K是否属于平面△ABC。 点K不属于平面△ABC 本 章 结 束 第3章 基本形体及其表面的交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2 平面形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3.3 曲面形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3.5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3.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1.1 三视图的形成 3.1.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1.1 三视图的形成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如图所示,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便可得到物体的三面投影,常称它们为三面视图,简称三视图。 三投影面的展开 三视图中不必画投影轴,也不必标注视图名称 左视图:将物体由左向右向侧投影面投射得到的视图。 90° 90°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将物体由前向后向正投影面投射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将物体由上向下向水平投影面投射得到的视图。 三视图中常用的线型有三种: 粗实线——表示物体的可见轮廓线。 细虚线——表示物体的不可见轮廓线。 细点画线——表示物体的对称中心线. 三视图的相对位置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正右方。 绘制三视图时,必须按以上位置配置三视图,不能随意变动。 2. 三视图的“三等”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物体的总体尺寸还是某一局部的尺寸都要符合“三等”规律。 3.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 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后 后 前 前 右 左 上 下 左 右 上 下 3.2 平面形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3.2.1 棱柱 3.2.2 棱锥及棱锥台 3.2.1 棱柱 棱柱的顶面和底面是两个形状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各侧面都是矩形(称直棱柱)或平行四边形(称斜棱柱),顶面和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则称为正棱柱。 1. 棱柱的三视图 俯视图反映了正六边形顶面和底面的实形,其中每条边又都是侧面的积聚投影; 主视图反映了前、后侧面的实形; 主视图和左视图反映了四个铅垂面的类似形,其中上、下两条直线分别是六棱柱的顶面和底面的积聚性投影,其余则是棱线的投影(反映实长)。 画棱柱三视图的步骤如下: 直棱柱三视图的特性: 一个视图反映棱柱的顶面和底面的实形,另两个视图都是由实线或虚线)画顶面和底面的各面投影,从反映顶面和底面实形的视图画起。 2)画侧棱线的各面投影,不可见轮廓的投影画成虚线。 例:已知正六棱柱的表面上的M点的m′,N点的n″,求各点的另两面投影。 (n′) n 2. 棱柱表面上的点的投影 当点在形体的表面上时,点的投影必在它所从属的表面的同面投影范围内。若该表面为可见,则表面上的点的同面投影也可见;反之,为不可见。 m m″ 3.2.2 棱锥及棱锥台 棱锥的底面为多边形,各侧面为具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从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当棱锥的底面为正多边形、各侧棱相等时,该锥体称为正棱锥。正棱锥的各侧面为等腰三角形。 1. 棱锥的三视图 绘制棱锥三视图的步骤如下: 1)画底面的各面投影。 2)作锥顶的各面投影,并同时将它与底面的各顶点的同面投影相连,不可见轮廓画成虚线。 棱锥三视图的特征是: 一个视图反映棱锥的底面的实形,另两个视图都是由实线或虚线组成的有公共交点的三角形。 例:已知棱锥表面上的M、N点的正面投影m′、 n′,求M、N点的另两面投影。 取点时,点对于特殊位置平面(如N点) ,可直接利用平面投影的积聚性来作图。对于一般位置平面(如M 点) ,则应利用在平面上取点 的方法(辅助线法)来作图。 (n′) m′ m m″ n″ n 2. 棱锥表面上的点的投影 棱锥台可看成由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去棱锥的锥顶部分而形成的,其顶面和底面为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为梯形。由正棱锥截得的称为正棱台,其侧面为等腰梯形。 作棱锥台的三视图的方法:一般先作棱锥台的顶面与底面的投影,再连接各侧棱线完成三视图。也可先画棱锥的三视图,再作棱锥台顶面的投影,最后檫去多余图线 曲面形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取点 3.3.1 圆柱 3.3.2 圆锥及圆锥台 3.3.3 圆球 3.3.4 圆环 3.3.1 圆柱 圆柱由圆柱面和顶、底平面组成。 1. 圆柱面的形成 圆柱面可看成是由一条直母线,围绕与它平行的轴线回转而成。母线的任一位置称为圆柱面的素线。 圆柱的俯视图是一个圆形线框,它是圆柱面在水平面上的积聚投影,也反映了顶、底平面的实形。 画三视图: 1)用细点画线画出轴线和 圆的对称中心线)画投影为圆的视图; 3)画其余两个视图。 2. 圆柱的视图及其分析 例:已知圆柱面上的M点的正面投影m′,求M点的其他两面投影。 作图: 1)利用圆柱面水平投影的积聚性求出m; 2)求m″, m″ 不可见。 m′ (m ″ ) m 3. 圆柱表面取点 3.3.2 圆锥及圆锥台 1. 圆锥面的形成 圆锥面可看成是由一条直母线,围绕与它相交的轴线回转而成,母线的任一位置称为圆锥面的素线。 圆锥由圆锥面和底平面组成。 如图所示,圆锥的俯视图是一个圆形线框, 主、左视图是两个等腰三角形,主、左视图三角形的两腰分别是圆锥最左、最右素线和最前、最后素线的投影。 画圆锥的三视图: 1)用细点画线画出轴线和圆的对称中心线)画出投影为圆的视图; 3)画出其余两个视图。 2. 圆锥的视图及其分析 (1)辅助素线法 利用圆锥面素线来求点的投影的方法称为辅助素线法。 例: 已知圆锥面上的M点投影m′,求它的其他两面投影。 在主视图上,过锥顶s′和m′作一辅助线,并将其延长与底平面的正面投影相交, 作出其H 面投影 ,再由m′根据点的投影关系求出m、m 。由于M点在左半个圆锥面上位置,故m、m均可见。 3. 圆锥表面取点 m′ m m M (2)辅助圆法 在圆锥面上可以作出无数个垂直于轴线的圆,利用这些圆来求点的投影的方法称为辅助圆法。 (p ′) p ″ p 圆锥台可看成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去锥顶部分而形成的。 圆锥台视图的绘制及表面取点的方法与圆锥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当用辅助素线法取点时一定要过原圆锥的锥顶作辅助素线. 圆球面的形成 圆球面可看成是由一个圆作母线,以其直径为轴线回转而成。在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是一个圆。点在母线上的位置不同,其圆的直径也不相同。 2. 圆球的视图及分析 圆球的三个视图都是圆,其直径为圆球直径。但这三个圆并非球面上同一个圆的投影,而是圆球面上三个方向上的转向轮廓线的投影。 当点位于转向轮廓线圆时,可直接作出其投影。如图中的Ⅰ、Ⅱ、Ⅲ点。 3. 圆球面上取点 在圆球表面上,过任意一点可以作出无数个圆,但考虑作图简便,应选择过球面上已知点作平行于投影面的辅助圆来作图。 例:已知圆球面上的M点的V面投影m ′,求M点的其他两面投影。 在球面上过M点作平行于V面的辅助圆的方法求点。过m作辅助圆的H面投影,作出圆的V面投影,按点的投影规律作出m和m。 m m ′ m m 3.3.4 圆环 1. 圆环面的形成 圆环面可看成是由一个圆作母线,以其同平面但位于圆周之外的直线为轴线回转而成。圆环外面的一半表面称为外环面,里面的一半表面称为内环面。 2. 圆环的视图及分析 圆环的俯视图有直径不等的三个同心圆,其中直径最大和最小的轮廓线圆是环面上的最大圆和最小圆的投影。点画线圆是母线. 圆环面上的点的投影 圆环面上的特殊点的投影可直接作出,如图中的E点。 圆环面上的一般点的投影要通过作辅助圆来求,如图中的M点。 m ′ m m″ 3.4 平面与形体表面相交 3.4.1 平面与平面形体相交 3.4.2 平面与曲面形体相交 1)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形体表面的共有线,截交线上的点是截平面与形体表面的共有点; 2)由于形体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因此截交线应为封闭的平面图形。 截交线具有下列基本性质: 工程上常会遇到这样的机件,它的结构是由基本形体被截平面截去一部分或几部分而成的。 截平面与基本形体表面的交线 平面与平面形体相交 平面形体的表面是由若干个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所以它的截交线均为封闭的、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多边形。 1)用一个截平面截切平面形体时: 截交线的每一条边都是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各顶点都是棱线)用多个截平面组合截切平面形体时: 切口由多个相交的截断面组成,相邻两个截断面的交线的端点也是形体表面截交线的端点,故它们都在形体的表面上。 求截交线的投影就是利用形体表面取点的方法求出截交线上各顶点的投影,然后依次连接,完成作图。 例:已知切口的正面投影,完成被切正四棱柱的三视图。 作图: 1)求出截断面各顶点的正面投影; 2)求出各点的水平投影、侧面投影; 3)整理轮廓线)判别可见性,连接同面投影。 例:已知切口的正面投影,完成带切口的正三棱锥的三视图。 作图: 1)求切口水平面的各 顶点:作辅助平面 P来求。 2)求切口侧平面的顶 点。 3)整理轮廓线)判别可见性, 依次 连接切口的各面投 影。 3.4.2 平面与曲面形体相交 1. 圆柱的截交线 截平面⊥圆柱轴线 截平面∥圆柱轴线 截平面∠圆柱轴线 圆 椭圆 素线 例:完成被正垂面截切后的圆柱的三视图。 截交线的正面投影积聚成直线; 俯视图中圆柱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故截交线的水平投影与圆柱面的积聚投影重合。 侧面投影一般情况下为椭圆,其长短轴要根据截平面与轴线的夹角而定(特殊情况即截平面与轴线°时,左视图投影为圆)。 作图: 1)求特殊点Ⅰ、Ⅱ、Ⅲ、Ⅳ 。 2)求作 适当的一般点Ⅴ、Ⅵ、Ⅶ、Ⅷ。 3)整理轮廓线)判断可见性,光滑连接各点。 例:已知圆柱的两端被切,完成圆柱接头的三视图。 1.作凹槽的投影 步骤: 1)在左视图中作凹槽的积聚性投影:两条粗实线)在俯视图中作凹槽的投影。 3)槽底不可见部分的投影用虚线)擦去俯视图中被截去部分的投影。 2.作切口的投影 2. 圆锥的截交线 截平面∥ 任一圆锥表面素线 素线 圆 双曲线 抛物线 椭圆 截平面过 圆锥顶点 截平面⊥ 圆柱轴线 截平面∠ 圆柱轴线 截平面∥ 圆柱轴线)求特殊点Ⅰ、Ⅱ、Ⅲ。 2)求适当的一般点。 3)整理轮廓线,连接各点,完成全图。 例:已知切口的侧面投影,完成被正平面截切的圆锥的三视图。 3.圆球的截交线 圆球被截平面截切后,其截交线都是圆。当截平面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截交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圆的实形,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积聚为直线。当截平面为投影面垂直面(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不等于45°)时,截交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另两面投影为椭圆。 因截平面是正垂面,所以截交线的正面投影积聚为直线,其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是椭圆。 作图: 1)求特殊点Ⅰ、Ⅱ、Ⅲ、Ⅳ、Ⅴ、Ⅵ。 2)求适当的一般点Ⅶ、Ⅷ等。 3)作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4)并擦去俯视图中被截去部分的投影。 例:完成被正垂面截切的圆球的三视图。 开槽半圆球的槽的两侧面是侧平面,它们与半圆球的截交线为两段圆弧,侧面投影反映实形;槽底是水平面,与半圆球的截交线也是两段圆弧,水平投影反映实形。 作图: 1)完成半圆球的三视图。 2)作矩形槽的水平投影,R1由主视图所示槽深决定。 3)作矩形槽的侧面投影,R2由主视图所示槽宽决定。槽底投影的中间部分1″2″不可见,应画成虚线。 例:已知主视图,完成开槽半圆球的三视图。 4. 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 组合回转体是由若干个同轴的基本回转体组成,作图时首先要分析各部分的曲面性质,然后按照它的几何特性、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其截交线的形状,再逐个作出其投影。 例:已知顶尖的主视图,完成三视图。 作图: 1)作组合回转体的俯视图、 左视图。 2)作水平截平面的侧面投影。 3)作圆锥面的截交线)作小圆柱面的截交线)作大圆柱面的截交线 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 利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相贯线 相贯线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两形体表面的交线称为相贯线。 相贯线) 相贯线是两形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相交两形体表面的分界线。相 贯线上的所有点都是两形体表面的共有点。 2) 由于形体的表面是封闭的,因此相贯线在一般情况下是封闭的空间曲线 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 圆柱与圆柱相贯 两圆柱体相交,如果其中有一个是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那么此圆柱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而相贯线的这一投影必然落在圆柱的积聚投影上,根据这个已知投影,就可利用形体表面上取点的方法作出相贯线的其他投影。 例:两圆柱正交,求作相贯线)求特殊点Ⅰ、Ⅱ、Ⅲ、Ⅳ。 2)求适当的一般点 。 3)判断可见性,光滑连接各点。 除了两实心圆柱相交外,还有圆柱孔与实心圆柱相交、两圆柱孔相交。其相贯线的形状和作图方法都是相同的。 内相贯线 外相贯线 利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辅助平面法是求相贯线的基本方法,它是利用三面共点原理求出共有点的。 作一辅助平面同时与相贯的两回转体相交,分别作出辅助平面与两回转体的截交线,这两条截交线的交点必为两形体表面的共有点,即为相贯线上的点。若作出一系列辅助平面,即可得相贯线上的若干个点,依次连接各点,就可得到相贯线。 通常多选用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作为辅助平面。 例:求作圆锥与圆柱相贯的相贯线。 由于圆柱轴线垂直于侧面,因此,相贯线的侧面投影与圆柱面的侧面投影重合为一圆,此题只需求出相贯线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 作图: 1)求特殊点 。 2)求适当的一般点 。 3)判断可见性,通过各点光滑连线 。 例:求作图示轴承盖上的圆锥台与球的相贯线。 圆锥台与圆球的相贯线为封闭的空间曲线。参与相贯的形体的三面投影都没有积聚性,所以相贯线的三面投影都是要求的对象。 作图: 1)求特殊点 最高点Ⅰ、最低点II、最前点III 、最后点VI。作辅助平面P,切圆锥得交线为二直线(即最前、最后素线),截切圆球得交线为圆弧R,两截交线)求适当的一般点 用水平辅助平面Q切圆锥得截交线水平投影为圆,切球得截交线水平投影为圆弧,两截交线的交点Ⅴ、Ⅵ即所求。 3)判断可见性,通过各点光滑连线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两回转体相交时,相贯线一般为空间曲线。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平面曲线)当圆柱与圆柱、圆柱与圆锥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圆球时,其相贯线为椭圆。如图a)、b)、c)、d)所示,该椭圆的正面投影为直线) 当两圆柱轴线平行时,两圆柱的相贯线出现直线) 两个同轴回转体的相贯线是垂直于轴线的圆,如图f) 所示。该圆的 正面投影为一直线段,水平投影为圆的实形。 3.5.4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一般的铸、锻、机械加工的零件,相贯线会在生产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对其表面的相贯线画法的准确度要求不高。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图形中的相贯线投影可以简化。简化画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 用直线)用圆弧代替非圆曲线 当两圆柱轴线垂直相交,且D » d时,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为:用圆弧来代替相贯线的投影,且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圆弧的半径作图。 本 章 结 束 第4章 组合体 4.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形体分析 4.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4.3 形体的尺寸标注 4.4 轴测投影图 4.5 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 4.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形体分析 a) 叠加式组合体 b) 切割式组合体 c) 综合式组合体 4.1.1叠加式组合体 平齐、相错、相切、相交 例: 4.1.2切割式组合体 例: 4.1.3综合式组合体 例: 4.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1.形体分析 假想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各基本形体的形状,并确定各组成部分间的组合方式和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产生对整个形体的形状的完整概念,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2.视图的选择 3.选比例,定图幅 1) 考虑组合体的安放状态。 2) 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及组合体间的相对位置,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3) 使各视图中虚线,必要时可采用其他适当的比例。 (1)布图、画基准线.具体作图步骤如下 (2)逐个画出各形体的三视图 (3)检查、描深、完成全图 4.3 形体的尺寸标注 4.3.1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4.3.2 组合体尺寸标注 4.3.1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1.平面立体的尺寸注法 2.回转体的尺寸注法 3.切割和相贯立体的尺寸注法 4.3.2 组合体尺寸标注 视图中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1) 正确 2) 完整 3) 清晰 4) 合理 一、组合体的尺寸分析 1. 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通常选择组合体的主要的基本形体的底面、端面、对称平面、回转体的轴线. 组合体的尺寸分类 (1)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3)总体尺寸 二、组合体尺寸的标注方法和步骤 三、组合体尺寸标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尺寸应尽量标注在表示该形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清晰 不清晰 2、同一形体尺寸,应尽量注在同一视图中 3、回转体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视图中 4、避免在虚线、与两个视图有关的尺寸,尽可能标注在两个视图之间 清晰 不清晰 4.4 轴测投影图 4.4.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4.4.2正等测图的画法 4.4.3斜二测图的画法 4.4.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物体连同其确定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P 2. 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1)轴测图的轴测轴和轴间角 (2)轴测图的轴向伸缩系数 3.轴测图的分类 根据投影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类: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 根据轴向伸缩系数,分为三种:等测轴测图、二测轴测图、三测轴测图。 国家标准推荐了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三种轴测图。本章只介绍这两种轴测图的画法。 4.4.2正等测图的画法 1.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a)轴间角和轴向简化系数 b)视图 c) p=q=r=0.82 d) p=q=r=1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 (1)坐标法 (2)切割法 3.回转体的正等测图 (1)平行于坐标面圆的正等测图画法 (2)四心椭圆法 x (3)圆的正等测的画法 三种方向正等轴测圆柱的比较 (4)圆角的正等测图画法 4.组合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4.4.3斜二测图的画法 1.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2.斜二测图的画法 4.5 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 4.5.1读图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4.5.2形体分析法 4.5.3线读图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1.线.线.抓住特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综合反映形状特征、位置特征的视图,确定物体的结构 4.5.2形体分析法 4.5.3线面分析法 从“线和面”的角度出发分析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称为线面分析法 例:已知压块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 本 章 结 束 第5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5.2 剖视图 5.3 断面图 5.4 简化画法及局部放大图 5.5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5.1 视图 5.1 视图 5.1.1 基本视图 5.1.2 向视图 5.1.4斜视图 5.1.3 局部视图 5.1.1 基本视图 基本视图是将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 投影规律: 主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后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仰视图 右视图 基本视图的形成及配置关系 5.1.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 5.1.3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将机件的某一部分结构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5.1.4 斜视图 斜视图是将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5.2 剖视图 5.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5.2.2 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 5.2.3 剖视图的分类 5.2.4 剖切面的种类 假想用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余下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也可简称为剖视。 5.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常用剖面符号画法(GB/T 4457-1984) 在同一张图样中,表示同一物体的各剖视图上的剖面线画法应一致,即剖面线 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 选择剖切平面的位置 为了不增加视图,应画出必要的虚线。 当剖面线与图形的主要轮廓线趋于平行时,剖面线为和主要轮廓线º方向的平行线,而倾斜方向和间隔仍应与俯视图的剖面线保持一致。 剖视图的标注 剖切符号(线mm的粗短线) 剖切符号外侧画出与剖切符号相垂直的细实线和箭头表示投射方向 剖切符号起、止和转折处注写相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剖切平面名称 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5.2.3 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应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种组合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画半剖视图时应注意: 1)视图与剖视图分界线是点画线,不要画成粗实线)由于图形对称,零件的内部形状已在半个剖视图中表达清楚,所以在表达外形的半个视图中,虚线.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是波浪线 局部剖视图一般不用标注 局部剖视一般用于下列情况: 1)机件上有部分内部结构形状需要表示,又没必要作全剖视,或内、外结构形状都需兼顾,结构又不对称的情况。 2)实心零件上有孔、凹坑和键槽等需要表示时。 5.2.4 剖切面的种类 1.单一剖切面 用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切机件 用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但垂直于基本投影面 2.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 当两个要素在图形上具有公共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可各画一半,此时,应以对称中心线.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切不能表达完全,且这个机件在整体上又具有公共回转轴时,可用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线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机件。 按不剖处理 必须标注 4.剖切方法的综合运用 5.3 断面图 5.3.1 断面图的概念 5.3.2 移出断面图 5.3.3 重合断面图 5.3.1 断面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 断面图主要是用来表达机件上某一结构的断面形状,如机件上的肋板、轮辐、键槽、杆件及型材的断面等结构,常用这种表达方法。 移出断面图: 1.放在视图外面的断面图 2.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并在断面上画上剖面符号。 根据断面图配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5.3.2 移出断面图 移出断面图应尽量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当断面图形对称时,也可画在视图的中断处。必要时可将移出断面图配置在其他位置,在不致引起误解时,也允许将斜放的断面图旋转放正。 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凹坑的轴线时或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则这些结构应按剖视图处理。 移出断面的标注 图形不对称时,完整标注 不配置在剖切线延长线上的标注方法 图形对称时,省略箭头 配置在剖切线延长线上的标注方法 图形对称时,省略标注 图形不对称时,省略字母 画在视图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其轮廓线用细实线画出。 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图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需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5.3.3 重合断面图 标注时,对称的重合断面图不必标注;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省略字母。 5.4 简化画法及局部放大图 5.4.1 简化画法 5.4.2 局部放大图 重复结构要素的简化画法 5.4.1 简化画法 剖视图中的肋、轮辐等结构的简化画法 按纵向剖切,通常按不剖绘制 按横向剖切,按剖视绘制 用粗实线将其与邻接部分分开 当机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出。 较长机件的简化画法(断裂画法) 省略后须注明尺寸或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剖切平面前的结构的表达方法 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孔的简化画法 与投影面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的圆或圆弧,其投影可用圆或圆弧代替。 对称机件的画法 5.4.2 局部放大图 根据机件的结构大小选择一定的比例画出图形时,仍有细小结构没有表达清楚,又没有必要将图形全部放大,可将机件的这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的比例画出,这种表达方法称为局部放大图。 同一机件上不同部位局部放大图相同或对称时,只需画出一个放大图。局部放大图应和被放大部分的投影方向一致,若为剖视图和断面图时,其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应与原图相同。 必须指出,局部放大图标出的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而与原图比例无关。 5.5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5.5.1 第三角投影体系的建立 5.5.2 第三角画法的视图配置 第三角投影法是将物体放在第三角内,投影面处在观察者与物体之间,把投影面假设看成是透明的,仍然采用正投影法,这样得到的视图称为第三角投影,这种方法称为第三角投影法或第三角画法。 5.5.1 第三角投影体系的建立 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时,正面保持不动,其余各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及视图的配置。 5.5.2 第三角画法的视图配置 当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中画出第三角投影的识别符号(GB/T 1 4692—1993) 。 第三角投影 第一角投影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比较 第三角投影 第一角投影 本 章 结 束 第6章 标准件及常用件 6.3 齿轮 6.2 键和销 6.1 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6.5 弹簧 6.4 滚动轴承 6.1.1 螺纹的形成和螺纹的要素 6.1 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6.1.2 螺纹的规定画法 6.1.3 螺纹标注方法 6.1.4 螺纹紧固件 6.1.1 螺纹的形成和螺纹的要素 1.螺纹的形成和加工方法 2.螺纹要素 (1)牙型: (2)螺纹直径: (3) 线) 螺距(P)和导程(S) (5) 旋向 6.1.2 螺纹的规定画法 1.外螺纹的画法 2.内螺纹的画法 3. 内、外螺纹联接的画法 4.螺纹的其他结构的画法 (1)螺纹末端 (2)螺纹的收尾和退刀槽 6.1.3 螺纹标注方法 1.普通螺纹 螺纹代号—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M24×1.5LH - 5g6g -L M10 - 6H 标注示例: 2 梯形螺纹 螺纹代号—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Tr 24 × 6 (P3) 3.管螺纹 螺纹特征代号 尺寸代号—公差等级代号—旋向 G 3/4 A R2 3/8 —LH Rp 1/2 Rc 1/2 6.1.4 螺纹紧固件 名称---标准编号---螺纹规格或公称长度(必要时) 1.螺纹紧固件的标记方法(GB/T 1237—2000《紧固件的标记方法》) 螺栓 GB/T5782 M6×30 螺柱 GB/T189 M8×30 螺钉 GB/T65 M5×45 螺钉GB/T68 M5×45 螺钉GB/T67 M5×45 螺钉GB/T71 M5×20 螺母 GB/T6170 M8 垫圈 GB/T97.1 8 垫圈 GB/T93 8 螺栓 2. 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1)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数据画图 (2)采用比例画法 螺母 双头螺柱 螺钉 弹簧垫圈 钻孔 螺孔和光孔尺寸 3. 螺纹紧固件的联接画法 螺栓联接 螺栓联接简化画法 双头螺柱联接 螺钉联接画法 6.2 键和销 6.2.1 键 6.2.2 销 6.2.1 键 1.常用键及其标记 名称 图 例 标记示例 说明 普通平键 GB/T 1096—2003 GB/T 1096—2003 键 18×100 圆头普通平键 键宽b=18,h=11,键长L=100 半圆键 GB/T 1099.1—2003 GB/T 1099.1—2003 键 6×25 半圆键 键宽b=6,直径d=25 钩头楔键 GB/T 1565—2003 GB/T 1565—2003 键 18×100 钩头楔键 键宽b=18,h=8,键长L=100 2.键联结的画法 平键联结的画法 半圆键联结的画法 3.键槽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6.2.2 销 名称 圆柱销 圆锥销 开口销 结构 及 规格尺寸 标记示例 销 GB/T 119.2 5×20 销 GB/T 117 6×24 销 GB/T 91 5×30 说明 公称直径d=5mm,长度l=20mm,公差为m6,材料为钢,普通淬火(A型),表面氧化的圆柱销 公称直径d=6mm,长度l=24mm,材料为35钢,热处理硬度28~38HRC,表面氧化处理的A型圆锥销 公称直径d=5mm,长度l=30mm,材料为Q215或Q235,不经表面表面处理的开口销 圆柱销 圆锥销 开口销 6.3 齿轮 6.3.1 圆柱齿轮 6.3.2 锥齿轮 6.3.3 蜗轮蜗杆 圆柱齿轮 锥齿轮 蜗轮蜗杆 6.3.1 圆柱齿轮 6.3.1.1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代号 (1)齿顶圆 da (2)齿根圆 df (3)节圆d’ (4)分度圆 d (5)齿顶高 ha (6)齿根高 hf (7)齿高 h (8)齿距 p=s+e (9)压力角α (10)中心距 a 6.3.1.2 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 与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关系 1.模数 模数m是设计、制造齿轮的重要参数。一对相啮合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 圆柱齿轮 第一系列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第二系列 1.75, 2.25, 2.75, (3.25), 3.5, (3.75), 4.5, 5.5, (6.5), 7, 9, (12), 14,18, 22 2.模数与轮齿各部分的尺寸关系 名称及代号 计 算 公 式 名称及代号 计 算 公 式 模 数 m 齿顶高 ha 齿根高 hf 齿 高 h m=d/π ha=m hf=1.25m h=ha+hf=2.25m 分度圆直径d 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df 中心距 a d=mz d2=d+2ha=m(z+2) df=d—2hf=m(z-2.5) a=(d1+d2)/2=m(z1+z2)/2 6.3.1.3 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1.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2.圆柱齿轮的啮合画法 6.3.2 锥齿轮 6.3.2.1 直齿锥齿轮的结构要素和尺寸关系 6.3.2.2 直齿锥齿轮的规定画法 1.单个齿轮的画法 2.齿轮啮合的画法 6.3.2 蜗轮蜗杆 1.蜗杆各部分的名称和画法 2. 蜗轮各部分名称和画法 3.蜗杆、蜗轮的啮合画法 6.4 滚动轴承 6.4.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分类 6.4.2 滚动轴承的代号 6.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6.4.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分类 深沟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推力球轴承 6.4.2 滚动轴承的代号 前置代号 基本代号 后置代号 基本代号:包括轴承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内径代号 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是轴承在结构形式、尺寸、公差和 技术要求等有改变时,在其基本代号前后添加的补充代号 1.类型代号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代号 轴承类型 代号 轴承类型 0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6 深沟球轴承 1 调心球轴承 7 角接触球轴承 2 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8 推力轴承 3 圆锥滚子轴承 N 圆柱滚子轴承 4 双列深沟球轴承 U 外球面球轴承 5 推力球轴承 QJ 四点接触球轴承 2.尺寸系列代号由滚动轴承的宽(高)度系列代号组合而成 直径系列代号 向心轴承 推力轴承 宽度系列代号 宽度系列代号 8 0 1 2 3 4 5 6 7 9 1 2 尺寸系列代号 7 — — 17 — 37 — — — — — — — 8 — 08 18 28 38 48 58 68 — — — — 9 — 09 19 29 39 49 59 69 — — — — 0 —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90 10 — 1 —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91 11 — 2 82 02 12 22 32 42 52 62 72 92 12 22 3 83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93 13 23 4 — 04 — 24 — — — — 74 94 14 24 5 — — — — — — — — — 95 — — 3. 内径代号表示轴承的公称内径,用数字表示 轴承公称内径d (mm) 内径代号 0.6~10(非整数) 用公称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在其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分开 1~9(整数) 用公称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对深沟球轴承及角接触轴承7、8、9直径系列,内径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分开 10~17 10 12 15 17 00 01 02 03 20~480 (22、28、32除外) 公称内径除以5的商数,商数为个位数,需要在商数左边加“0”,如08 ≥500以及22、28、32 用尺寸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但在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分开 基本代号示例 轴承 6 2 04 轴承 N 22 10 6.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深 沟 球 轴 承 特征画法 一侧为规定画,一侧为通用画法 圆 锥 滚 子 轴 承 特征画法 一侧为规定画法,一侧为通用画法 推 力 球 轴 承 特征画法 一侧为规定画法,一侧为通用画法 轴承装配画法 6.5 弹簧 6.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及尺寸关系 6.5.2 弹簧的规定画法 6.5.3 弹簧在装配图中的画法 常见各种弹簧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及尺寸关系: 6.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及尺寸关系 (1)材料直径d (2)弹簧直径 弹簧外径D 弹簧内径D1 弹簧中径D2 (3)圈数 支承圈数n2 有效圈数n 总圈数n1 (4)节距t (5)自由高度H0 (6)展开长度L (7) 旋向 6.5.2 弹簧的规定画法 6.5.3 弹簧在装配图中的画法 本 章 结 束 第7章 零件图 7.2 零件的视图选择 7.3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7.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5 零件结构工艺简介 7.6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7.7 读零件图 7.1 零件图的概述 7.1 零件图的概述 7.1.1 零件图的内容 7.1.2 零件的分类 7.1.1 零件图的内容 一组视图 完整的尺寸 技术要求 标题栏 7.1.2 零件的分类 标准件 常用件 一般零件 7.2 零件的视图选择 7.2.1 主视图的选择 7.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7.2.1 主视图的选择 1.投射方向的选择 主视图是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信息量最多的视图,应选择最明显、最充分地反映零件主要部分的形状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即体现零件的形状特征原则。 2.零件位置的选择 (1)加工位置原则 使主视图的摆放位置与零件在机械加工时的装夹位置保持一致,加工时方便看图操作。 (2)工作位置原则 将主视图按照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放置,便于看图和指导安装。 7.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1) 可对主视图中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表达。 2) 应优先考虑选用基本视图,并尽量在基本视图中选择剖视。 3)对未表达清楚的局部形状和细小结构,可补充必要的局部视图和局部放大图,且尽量按投影关系放置在有关视图的附近。 4)选择视图除考虑完整、清晰外,视图数量选择要恰当,以免主次不分。 7.3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7.3.1 轴套类零件 7.3.2 轮、盘类零件 7.3.3 叉架类零件 7.3.4 箱体类零件 7.3.1 轴套类零件 7.3.2 轮、盘类零件 7.3.3 叉架类零件 7.3.4 箱体类零件 7.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4.1 正确地选择尺寸基准 7.4.2 合理标注尺寸 7.4.1 正确地选择尺寸基准 径向尺寸基准 轴向辅助基准 轴向尺寸基准 7.4.2 合理标注尺寸 1.重要尺寸要直接注出 2.符合加工顺序 毛坯 第一步 第二步 符合加工顺序 不符合加工顺序 3.便于测量 便于测量 不便于测量 4.加工面和非加工面 合理 不合理 5.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开口环 封闭尺寸链 参考尺寸 6.常用孔及常见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 类型 标注方法 简化注法 说明 螺 纹 孔 3×M6—6H表示螺纹大径为6mm,均匀分布的3个螺纹孔 为深度符号,本表各行均同 对钻孔深度无一定要求,可不必标注,一般加工到螺孔稍深即可 类型 标注方法 简化注法 说明 沉 孔 “ ”为埋头孔符号 “ ”为沉孔或锪平孔符号 锪平孔的深度不需标注,只加工到不出现毛胚面为止 类型 标注方法 简化注法 说明 光 孔 圆 锥 销 孔 “4”指同样直径的孔数 圆锥销孔直径是指配用的圆锥销的公称直径 结构类型 简化注法 说明 倒角 倒角1×45°时,可注成C1;倒角不是45°时,要分开标注 退刀槽 及 越程槽 表7-2 图2 标注形式可按“槽宽×直径”或“槽宽×槽深”,也可将槽宽和直径分别标注 结构类型 简化注法 说明 板厚 板状零件厚度,可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均布的成组要素及 同轴圆、同轴台阶孔 对尺寸相同的成组孔、槽等要素,应在尺寸后注出均布的缩写词“EQS” 同心圆或台阶孔尺寸,可采用共同的尺寸线,按顺序注出不同的直径 同心或不同心圆弧 一组同心圆弧或圆心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多个不同心圆弧的半径尺寸,可采用共同的尺寸线,依次注出 a)同心 b)不同心 含义 正方形 深度 沉孔或锪平 埋头孔 弧长 符号 比例画法 7.5 零件结构工艺简介 7.5.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7.5.2 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结构 7.5.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7.5.2 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结构 3.钻孔结构 4.凸台和凹坑 7.6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7.6.2 极限与配合 7.6.3 形状与位置公差简介 7.6.1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7.6.1 表面粗糙度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刀具的震动、材料被切削时产生塑性变形及刀痕等因素的影响,零件的表面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光滑表面。这种加工表面上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2.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参数 (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生产中常采用Ra作为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参数 表面轮廓 O Y 轮廓偏差 X 3.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1)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意义 符号 意义及说明 (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表面粗糙度各参数及要求在符号中的标注位置 代号 含义 b c/f d (e) a1、a2——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数值 (单位为µm) b ——加工要求、镀覆、涂覆、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 c ——取样长度(单位为µm)或波纹度(单位为µm) f ——粗糙度间距数值(单位为µm)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d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加工余量(单位为µm) 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注写示例 代号 意义 代号 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6.3µm 必须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y的上限值为12.5µm 必须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6.3µm 必须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µm, Ry的上限值为12.5µm 必须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6.3µm 必须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z的上限值为200µm 必须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12.5µm,下限值为6.3µm 必须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z的上限值为25µm, Ry的上限值为12.5µm 4.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举例 孔 轴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尺寸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7.6.2 极限与配合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零件的尺寸做得绝对准确,必然会产生误差。为了保证互换性和产品质量,可将零件尺寸的加工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规定出尺寸变动量,这个允许的尺寸变动量就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49.975 49.950 零件的实际尺寸在 49.975 与 49.950 之间为合格 ES(孔) es (轴) EI(孔) ei (轴)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上偏差 –下偏差 -0.025 - ( - 0.050 ) = 0.025 举例: 公差带图 50 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50 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es=-0.025 EI=0.009 A B C CD E EF FG G D F H JS J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 ZB ZC zc zb za z y x v u t s r k m n p Js j h a b c cd d e ef f fg g 0 + – 0 + – 孔 轴 基本偏差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间隙配合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配合的种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三种类型。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b)基轴制 (a)基孔制 配合制: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2.形位公差符号 7.6.3 形状与位置公差简介 1.概念 形状公差:零件上被测要素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称为形状误差; 位置公差:零件上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称为位置误差。 3.形位公差框格和基准符号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4.标注举例 7.7 读零件图  7.7.1 概括了解  7.7.2 表达方案及结构分析 7.7.3 尺寸和技术要求  7.7.1 概括了解: 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内容  7.7.2 表达方案及结构分析: 7.7.3 尺寸和技术要求分析: 7.7.4.合并归纳 本 章 结 束 第8章 装配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8.5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8.6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8.7 装配图的绘制 8.8 看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1.1装配图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地位的作用 8.1.2 装配图的内容 8.1.1装配图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图是制定机器或部件装配工艺规程、装配、检验、安装和维修的依据,是生产和技术交流中重要的技术文件。 8.1.2 装配图的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8.2.2 特殊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剖面线的画法 实心零件和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8.2.2 特殊表达方法 展开画法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8.3.2 装配尺寸 8.3.4 外形尺寸 8.3.5 其他重要尺寸 8.3.1 性能和规格尺寸 8.3.3 安装尺寸 8.3.1 性能和规格尺寸 8.3.2 装配尺寸 8.3.3 安装尺寸 8.3.4 外形尺寸 8.3.5 其他重要尺寸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不同性能的机器或部件,其技术要求也不同。一般可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要、检验要求和使用要求几方面来考虑 。 1.装配要求 2.检验要求 3.使用要求 装配要求包括对机器或部件装配方法的指导,需要在装配时的加工说明,装配后的性能要求等。 检验要求包括机器或部件基本性能的检验方法和条件,装配后保证达到的精度。 使用要求包括对机器或部件的基本性能的要求,维护和保养的要求及使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 8.5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8.5.1 零、部件序号 8.5.2 明细栏 8.5.1 零、部件序号 8.5.2 明细栏 8.6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8.6.1 接触面与配合面结构 8.6.2 接触面转角处的结构 8.6.3 密封结构 8.6.4 安装与拆卸结构 8.6.1 接触面与配合面结构 8.6.2 接触面转角处的结构 8.6.3 密封结构 在一些机器或部件中,一般对外露的旋转轴和管路接口等,常需要采用密封装置,以防止机器内部的液体或气体外流,也防止灰尘等进入机器。 8.6.4 安装与拆卸结构 1.滚动轴承的装配结构 2.螺栓和螺钉连接的装配结构 3. 销定位的装配结构 8.7 装配图的绘制 8.7.1 全面了解和分析所画的机器或部件 8.7.2 画装配示意图 8.7.3 确定装配图的表达方案 8.7.4 画装配图的步骤 8.7.1 全面了解和分析所画的机器或部件 绘制装配图之前,应对所画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即了解机

  2023年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最新版)六年级英语试卷(最新版)卷及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2023年平安银行校园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详解详解析.docx

  DELTA台达-UPS不间断电源系统HPH 系列 20-30-40 kW UPS用户使用手册-操作说明书.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上一篇: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讲义!
下一篇:Auto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