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时间:2023-11-21 来源:首页/沐鸣2注册/登陆平台

  11月18日,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以及多家医疗装备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王振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医疗装备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是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医疗装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关键零部件加速突破。未来,工信部将积极会同各方扎实落实《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大攻关力度,突破一批软硬件产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医工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医疗机构全方位创新合作,鼓励探索“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医科+工科”等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新技术融合创新。深化医疗装备与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跨领域融合,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四是加强开放合作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齐贵新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助力打造产业生态,夯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在推动医疗装备行业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加快医疗装备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立足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提升科技研究和创新能力,推动医疗装备行业提质化发展;加大力度改善应用环境,以应用促生产、促研发、促创新。三是坚持医工协同,强化合力推动。创新医工协同机制,打通政策壁垒,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希望仪综所、装备协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行业平台服务,促进技术进步与学术交流。

  侯岩表示,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医疗装备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就是要实现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有更多的原创性引领性产品,更多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为此,呼唤多学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持续加速,呼唤企业与临床需求结合医工协同更加充分深入,也呼唤高端装备制造和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更多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在论坛主旨报告部分,吴宜灿院士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与麒麟刀研发创新实践”为题,提出了肿瘤放射治疗高端装备的“精准计划—精准定位—精准照射—精准测评”技术体系,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基于30余年科研累积,自主研发成功的光/电子、质子、中子等系列肿瘤放射治疗高端设备和高效解决方案,正在重庆、济南等地建设的制造基地、治疗示范中心,以及科研院所、高校、高科技企业、金融资本“四合一”联动融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吴新宝副院长以“医工深度交叉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原始创新”为题,回顾了十多年来通过“医工协同”模式研发骨折复位机器人,解决了骨科手术遇到的牵引费力、切口创伤大、诊断判定难、复位精度差等临床难题,并通过案例深刻阐明了医工交叉融合在临床需求到技术研发再到应用产品全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进一步指出,医工深度交叉的核心是如何将临床难题转变为科学问题,同时双方的协同融合更是实现医疗装备技术突破的有效路径。

  在论坛主题报告部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总裁褚旭以“筑造创新之基,引领创新之路”为题,回顾分析了我国医疗影像装备及联影医疗的发展道路,指出政策、人才、资本以及自主创新、深度协同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武少杰针对CT、MRI、DSA、DR、PET/CT、彩超等影像装备,分析了国产医疗装备行业特点、市场现状到典型高端装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加强基础投入和对外服务的发展路径建议。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经理邵灵敏以“扎根临床、变革创新——探索专科医学装备的未来之路”为题,分析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精准化和微创化面临的痛点,分享了华科精准在神经外科机器人等装备的高端化、普适化与治疗技术融合等方面的新进展。

  此次论坛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联合主办。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担任论坛主持人。来自全国各医疗机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投资机构、协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150余位观众参加了论坛。(张倩)



上一篇:科创服务界大咖建言 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建设
下一篇:京能新能源战略发展总裁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上的演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