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机电学院

时间:2023-06-08 来源:首页/沐鸣2注册/登陆平台

  源于北洋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等当时著名高等学府的机械与航空制造等学科,汇集了南北两大工科学脉。著名教授潘承孝、杨彭基、姜长英、彭炎午、濮良贵、孙桓、刘荣光等先后执教于此。近九十余年历程中,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包括史绍熙、陈秉聪、傅恒志、雷廷权、唐长红、吴伟仁等声名卓著的院士,曾慎达、马中平、郝鹏、米东、朱剑英、谭振亚等党政军界领导,李守泽、唐军、周新民、牟欣等国防企事业单位百余位总师级人物,詹纯新、蔚飞、王相民等知名民营企业家。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视察我院创新设计并欣然题词“设计创造美好未来”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授54人,副教授89人,博士生导师70人,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外专千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创新团队。

  专业实力一流,教育资源领先。按照“一流学科、一流师资、支撑需求、引领发展”原则,拥有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全英文授课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业工程等专业。学科专业实力居全国一流,荣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国防重点建设专业等称号。

  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地),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2门网络精品课程、2门上线MOOCs课程),形成了国家精品课程群。出版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精品教材。“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居全国同类前列。学院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建有机械设计、舞蹈机器人、微/纳米小精灵等8个全校开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学科特色鲜明,科技成果突出。以智能制造技术、高端装备技术、微纳系统技术为特色,建有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空天微纳系统、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等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17个硕士点和10个博士点以及4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等6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

  学院承担了大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突出。“十一五”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成果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学院拥有“航空宇航先进制造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人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建有全英文国际化专业,与美、德、法、英、比利时等国建立了10 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并招收多国留学生。学院全部专业均入选“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各学科专业均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建有“3+2”工程师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本科生到法国INSA-Lyon等国外知名高校进行本硕连读培养。迄今为止,已派出了70余名学生赴法攻读工程师学位。

  围绕航空宇航制造技术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培养航空宇航制造、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领军人才。

  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国防重点建设专业。依托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养掌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复杂结构精密制造技术、精密成型及装备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专业学生可参加我校与法国INSA-Lyon本硕连读项目。专业毕业生就业口径宽,就业率100%。毕业后可报考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在航空航天、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面向现代机械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以航空工程教育为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科学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研发、工程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家国情怀;2) 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及原理有效解决机械或相关工程技术问题;3)能够领导或协同跨文化、跨学科等多元团队实现项目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自我学习、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鲜明的航空特色、优良的办学条件,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防重点建设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中国大学生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中国大学MOOCs课程2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享誉全国的经典教材,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线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本专业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科学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训练,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就业口径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大批成为我国航空工程及机械制造领域的行业精英及领军帅才。毕业生就业单位多为航空、航天、船舶、国防、能源动力装备、机械装备、汽车及交通运输等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和研究院所,升学深造单位多为双一流高校及国外知名高校。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航空、机电等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等,可报考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通过选拔参加我校与法国INSA-Lyon大学的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

  以工学、美学、商学为主要基础,培养具备现代设计理念,掌握先进设计技术,能够从事工业设计、新产品开发、人机工程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设计人才。

  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内最早开展工业设计科研与教学的高校之一,在载人航天、航空、载人深潜、交通工具及工业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优势显著。经过近30年建设发展,面向国家战略和市场经济需求,创建了产学研一体的开放式工业设计教学与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全生命周期设计能力”。通过国际化工业设计合作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卓越设计人才,在产品开发设计、交互设计、产品优化设计、人机工效设计与仿真领域具有优势特色。

  本专业学生可申报我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可在专业的设计公司、研究院所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家电、消费电子、机床装备等行业从事工业设计、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设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源自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交叉融合艺术与技术,培养具备美学、工学和商学知识,掌握现代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技术,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数码设计等创造性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

  本专业建有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上天入海”的高科技优势引领课程群建设,培养“全生命周期设计能力”,学生参与的设计成果成功应用于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空间站和蛟龙载人深潜器等。依托国家引智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行国际化教学,拓展学生设计视野。同时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开放式产品设计教学和实践平台,共享学科资源,在全国创建9家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实验室和研究院,创办“新丝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在实战项目中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在交通工具、家电、医疗器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本专业学生可申报我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家电、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市场企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可在设计、传媒和广告等行业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可在高等院校及相关研究院所从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机械装备等领域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提高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生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培养具备对生产与运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分析等能力的新型创意创新创业技术管理人才。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着眼国际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与硬科技创新驱动,立足我校工业工程优势学科与特色研究,培养新型创意创新创业技术管理人才。

  本专业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欧美国际知名高校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先选拔、推荐毕业生师从名师出国深造。支持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探索最新科研技术。鼓励报考工学、管理学等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毕业生创新意识强、专业基础扎实、技术管理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宽,深受航空、航天、航海国家大中型企业及华为、三星、联想、三一重工、比亚迪、法士特等知名企业的欢迎。

  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民用高新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为智能制造、高端数控、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以及数字化复杂机电装备的研究和设计,培养掌握先进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开展高档数控平台和机器人控制和装备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本专业拥有复杂机电装备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团队、智能机械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平台。

  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国际互换生交流,在国外知名大学进行本科学习,通过遴选参加法国INSA-Lyon与西北工业大学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国内外及境内外合作培养项目等。毕业生可报考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微机电系统和、测试及仪器技术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分配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航空、航天、船舶、中核、中电、中石油等国际500强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面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精密仪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培养掌握先进的微电子制造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微机电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具备扎实的微机电系统设计及制造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微机电系统工程本科专业。结合学校在微机电系统以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的优势,以及当前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本专业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同时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微电子、微机械等基础知识,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可在集成电路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微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在北京、长三角、西安等地的三星电子、台积电、中芯国际、中航集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中电集团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就业。毕业生可报考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 具备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制开发、自动化集成、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采用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英文授课,中外学生同堂授课。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宽厚的现代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高级专业人才。依托学校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以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聘请一批国外教师参与国际班主干课程教学,采用全英语授课,中外学生混合编班的形式,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和氛围,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专业依托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工业体系,毕业生可在机械、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企业管理等行业和领域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机械工程相关工作;也可进一步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机械工程领域的高校和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本专业毕业生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就业口径宽。



上一篇:机械行业什么是机械行业?的最新报道
下一篇:2020年中国机械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5年市场规模将近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