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诞生与发展

时间:2023-06-12 来源:首页/沐鸣2注册/登陆平台

  党的十六大和国家十五计划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中,东北和辽沈大型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也是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则明确指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解决设计、制造与可靠性技术关键及系统成套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应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意义显得特别重要。为使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诞生的过程,记者采访了该平台的主要负责人——机械学院院长谢里阳教授。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平台之一,受到了学院领导与老师的高度重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机械学院领导班子历来对学科建设十分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是“985工程”建设的重点,是不断提高学科地位的保障,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冶金、机械、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机电装备领域的科研中都做出过突出成绩,在大型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系统可靠性、高速高效磨削加工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特色,学科整体居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行业和大型装备设计制造综合技术为特色的明显优势和影响。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有良好的大型装备设计制造研究基础,取得了一大批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专项6项、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0项、国防预研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2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逾千篇,出版教材、著作100余部。

  谢里阳说,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立项建设中,明确了大型机械装备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大型装备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大型机械装备控制与智能化这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既能突出传统特色和发挥优势,又有目的地向国家重大需求延伸,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促进优秀的人才队伍的成长,加强优势学科的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机械学院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本着凝练方向、打造平台、提升能力的原则,大部分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研究条件的改善,初步形成相互支撑的平台体系。二期的建设则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在高原上建高峰,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集中优势,体现最强的竞争力和最好的人才队伍。在谈到在二期建设时,谢里阳说,经费将主要用于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和配套系统开发,重点建设所凝练的方向上的研究与试验平台。按照学校的要求,本着专家咨询和行政决策相结合,学院充分考虑到学科带头人的意见,以人为本,将个人需求与学院发展相联系。一方面,尊重个人意见,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创造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提供优越条件,让教师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在体制、文化和学科交叉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科的发展。

  按照学校的部署,机械学院成立了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材料撰写组,全面保证“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顺利进行。在项目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机械学院参与写作的人员几次封闭起来,反复修改论证报告,谢里阳院长与韩清凯、宋锦春副院长等更是责无旁贷地参与报告的编写与组织工作。学院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闻梆春院士、蔡光启教授等也几次到封闭地点,夜以继日地参与报告的撰写。许多老师都在假期放弃了出差或者外出旅游的机会,听从学院统筹安排,随时等候“命令”,为论证报告的撰写与修改服务。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和重大目标,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及其主干学科为基础,整合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力学等主要学科及其现有的研发基地、条件和梯队资源,通过与信息、自动化、材料、管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集成,结合已有学科特色和基础,突出大型装备设计制造与智能化共性技术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凝练大型机械装备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大型装备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大型装备控制与智能化三个学术方向的10大研究内容,建设高水平的综合实验与研究环境,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建成能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目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推动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科技和产业进步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提升我国大型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大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采访中谢里阳告诉记者,在平台的建设内容中,充分考虑非稳态、非线性、强耦合等动力学研究平台;面向产品总体质量和技术性能的综合设计方法和支持数字化快速创新设计支撑平台;重大装备疲劳强度设计、寿命预测和系统可靠性分析;大型装备的协同设计、个性化产品定制、柔性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制造;大型零件高效率、高精度及再制造加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方法,大型数字化、自动化先进制造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及其远程生产运行管理、故障诊断和监测等实现大型装备优化控制管理、全寿命安全经济运行的支撑技术和协同发展,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群。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还将整合现有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CAD/CAM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东北大学西门子自动化培训中心、辽宁省机械产品设计服务中心等原有的研发机构,实现组织创新。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为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闻邦椿教授。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博士生导师蔡光起教授,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博士生导师王成恩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宛山教授、谢里阳教授、颜云辉教授、刘永贤教授、巴德纯教授、徐成海教授、张天侠教授、刘杰教授、柳洪义教授、孙志礼教授、袁惠群教授及原培新教授、王宏教授、宋锦春教授等。该平台拟整合近150人的研究队伍,人员平均年龄41岁、博士学位以上41人、硕士学位68人,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具有坚实学科基础,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3个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等),以及10个博士点(其中自主设置博士点5个)。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参与共建1-2个企业国家工程中心(如沈阳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国家工程中心等)和2-3个大型骨干企业工程分中心,五年内承担或参加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左右,省市重大重点攻关项目10项,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和合作科研项目10项以上,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发表SCI等重要检索论文200篇以上,获得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成果转化或产业化产生直接效益5-10亿元;培养硕士生2000名、博士生500名以上。

  同时,平台的建设中还将使“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系统动力学、综合设计方法、机械系统可靠性等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高效率磨削、高档数控装备、网络化制造及制造系统等主要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5年内争取新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学科1个、新增设博士点2-4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2个。把平台建设为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针对国家重点需求的大型装备设计制造中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开发一批综合设计及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培养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提升国家、行业和地方大型装备制造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推进辽宁省沈阳市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与发展,同时把机械学科群建成一流学科,支撑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们了解了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重大意义和前期建设情况后,谢里阳告诉记者,该平台将突破现有的学科组织结构模式,建设全新管理机制,以超常规的思路与速度发展。平台依“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运行,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研究人员流动制度;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验室仪器设备集中开放管理,资源共享;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项目负责制和激励机制。

  谢里阳还告诉记者,由于前一阶段东北经济不景气,制造业持续滑坡,影响了机械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环境、设备与研究条件差,给留住、吸引人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中国的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所以,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如何发现和利用闪光点和增长点,适应未来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多出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必须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促进科研与技术转化的共同发展。看得出来,机械学院对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上一篇:征稿进入倒计时 温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又来喊你投稿啦!
下一篇:3D打印征文:2020IAME-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开通征文通道